【原创】二战海军武器考:博福斯传奇
#1
莱特湾海战期间,美国海军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USS West Virginia, BB-48)的副炮群向日军舰载机开火。
说到二战的小口径防空炮,博福斯是个不得不提的玩意。
这一系列防空炮的设计方博福斯公司(AB Bofors),是一家瑞典的武器生产商。瑞典军火工业颇具传统,北欧三国的先祖维京人就是个典型的尚武民族,后来皈依基督教成立了瑞典王国,依然以其生产的优质钢铁武器而著称,产品远销欧陆各地。
但是冷兵器归冷兵器,自从火药和弹丸把骑士阶级和封建领主砸了个粉碎,近现代的战场已经变成了枪炮的天下,瑞典人的昔日骄傲也就不得不屈从于时代大潮,他们开始向欧陆以及不列颠岛上的列强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瑞典三军面对飞机的崛起,决定向英国采购防空武器。
英国当时主流的防空武器,是从一战时期的一款反步兵两磅速射炮改造而来的防空炮,因为其炮声沉闷短促,被英国人称为"Pom-pom",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砰砰炮。
#2
Naval Artillery System - QF 2磅砰砰炮Mark ⅥA,八联装版本。
当然瑞典军方采购的不是(当时也没有)这种八联装的版本,以单管和双管居多。但是自从1922年这玩意交付三军使用后,六年过去,瑞典海军不满意了。砰砰炮针对的是一战期间低飞扫射战壕中士兵的双翼机,其速度慢,布蒙皮也比较脆弱。而在此之后随着材料科技的进步,单翼机已经开始普及,减少的机翼带来的是更低的阻力,于是速度进一步加快之后,砰砰炮的射速已经跟不上了。
英国军方本着本土光荣和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思路倒是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加炮管……终极形态就是上图那样的,弄得如同刺猬。瑞典海军可没有英国人这样的刺猬情怀,他们当机立断,在1928年提出了一项设计要求,交给我们的主角博福斯公司来设计全新的防空炮。
博福斯当时的反应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应该是有点懵逼,因为他们毕竟没做过这种玩意。要怎么提高射速保证火力密度呢?这时候有设计师提出了一个方案:我们不是有过诺典菲尔德吗?
#3
10管诺典菲尔德机枪,供弹具已拆除,藏于法国巴黎军事博物馆。
诺典菲尔德机枪(Nordenfelt gun)是一款正统的瑞典本土自动武器,设计于1873年。这外形一看便知,是典型的早期自动武器尝试结果,利用一套简单的杠杆推拉机构实现往复装填。笔者个人不是很清楚他们为什么会选这么一款老爷武器作为新时代防空炮的原型,但是他们确实这么干了,这玩意被放大到25mm口径做了一件原型,在1929年交给了瑞典海军测试。
海军老爷们当然不傻了:你这玩意糊弄谁呢?这手摇自动的我们还不如用砰砰炮呢。
于是这设计案毫不意外地被打回来了……黑着脸的乙方看着比他们还黑的甲方也不敢吱声,老老实实回去回炉重造。这回他们倒是确实弄出了好东西,这就是我们现在认识的博福斯机炮了。
#4
美国产Mk 12博福斯机炮,关于这玩意的八卦我们之后再说。
博福斯采用了一种当时来说非常非主流的自动武器供弹方式。炮弹并不是用常用的弹带或者弹板,甚至弹匣,而是从上方类似手动步枪桥夹的装弹口装进去,这种方式看似只能装5发炮弹显得捉襟见肘,但是实战中由于有装填手时刻不停站在一旁装弹,事实上只要控制好射速,基本不用担心弹药打空。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反面教材,就是日本仿制自法国哈奇开斯机枪的九六式对空机枪……
#5
Naval Artillery System - 九六式三联装对空机枪(鬼畜版)。可见其10发弹匣供弹具,换弹的时候还要先拔下来。
优秀的供弹方式,加之结实耐操的结构设计以及大股东德国克虏伯的冶金工艺支持,这一次的设计案军方非常满意。在历经接近两年的原型改进和加大口径(原型是25mm)之后,1933年10月,博福斯的这款40mm防空炮正式开发完成。
但是列位看官请注意,前面笔者也说了,“差不多是”,这时的博福斯机炮还是56.25倍径,并不是我们之后喜闻乐见的60倍径。真正意义上的二战博福斯要等到1934年了,荷兰海军采购防空炮时提出了加长炮管的需求,这才有了我们常说的博福斯40 mm L/60机炮。
在此之后,博福斯的辉煌史才算是正式开始。
1935年8月,基于荷兰订购的海军版,博福斯公司制造了陆军版的40mm机炮,并在比利时进行了展示,与会大佬们全都震惊了。倒不是说这款新产品性能本身有多么革命性,欧陆的老牌军工大厂也并非做不出来像样的武器。博福斯机炮的优越之处在于,这东西成功改变了百余年以来的野战炮模式。
传统的步兵炮是需要用牵引车牵引到战场之后,在地面固定射击才能保证精度的,这一特点至今为止在榴弹炮上还保留着,优秀的现代牵引式榴弹炮比比皆是。但是记得前面说的吗?
荷兰海军采购防空炮时提出了加长炮管的需求
舰炮版本由于需要在海上颠簸的环境中精确射击,其对精度的要求远高于陆军火炮。于是当时博福斯公司还应要求一并开发了有三轴稳定功能的配套炮架,炮架在开发过程中按照如下思路进行:高精度,模块化,快速部署。
意思就是说,这款炮架无论是安放在什么平台上都很方便,即插即用,而且移动射击的时候也能尽可能保证精度。有了这东西博福斯就不再需要依赖牵引车-炮车体系了,而是可以直接安装在牵引用的卡车货厢里面,熟练的操作员从停车到准备好射击只需要一分钟。
如此先进的战术思想自然赢得了满堂彩,从这次展会之后,博福斯公司真正意义上地一炮而红,走上了辉煌的外销之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阴云之下,几乎所有的西欧国家都购买了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40mm多用途机炮,从后来的同盟国到轴心国,从不列颠到波兰,博福斯的身影遍布了阿尔卑斯和多瑙河的怀抱。
但是对于博福斯的应用,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却是大洋彼岸的美国。
1939年纳粹德国在索取但泽地区未果之后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当时的美利坚还不是如今的民主灯塔,他们奉行着30年代初制订的《中立法案》,并不准备参与欧洲的冲突,只是用一些打擦边球的方式给西欧国家卖装备,这就是著名的现购自运(Cash and Carry)政策。然而随着德军装甲部队突破比利时绕过马奇诺防线,法国陆军一溃千里,到1940年维希法国建立、英国从敦刻尔克仓皇撤退的时候,他们发现正面战场已经只有自己和英联邦小弟们顶着德国人的铁骑了。
面对这种窘境,外加在敦刻尔克损失了大量的装备辎重,邱胖子的雪茄也抽不下去了。孤悬大海的英国开始向大西洋西岸的美国求援:看在当年协约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要多少我给多少!
虽然说英国政府是支付现款向美国订购各种装备,但是美帝总得多捞点好处呗。于是运输船队就带上了谈判代表,第一时间在1940年前往挪威协助岌岌可危的挪威王室流亡的时候顺道去了一趟瑞典,找博福斯买了两门两联装气冷机炮,附带3000发炮弹。
#6
Naval Artillery System - 当时英军开始试验性列装的两联装博福斯防空炮,有简化
美国陆军稍早前正好测试了本国产的37mm防空炮,准备更新换代自家的老装备。但是他们在测试博福斯之后发现:这玩意性能比自家产的好得不是一点半点,于是正式决定别管什么国产了,我们换这东西,去找博福斯买生产许可好了。
然而瑞典作为中立国,当时竭尽一切可能试图避免自己也被卷入战火,于是他们向美国来的第二批谈判代表提出:我们也要搞国防工业保卫国家啊,这样吧,你们把你们最新锐的P-40生产许可给我们,还有那什么B-17也挺好的,再给我们出口一批样品呗,我们好直接装备部队。
你们觉得美帝干么?傻子才干啊,这明显是赔本生意。于是陆军跟海军一商量,做出了一个决定:
我们去搞点山寨货不就完了么。
大英帝国当年是向瑞典买了博福斯机炮的生产许可的,自然也就有相应的图纸。
于是美帝海军想方设法从英国人手里拿到了相应的图纸,把瑞典用的三视图画法想方设法转换成了美国版本,顺便把公制单位全都转成了自己用的英制单位(为什么英国人没有这么做就不得而知了)。美国版本的博福斯机炮从1940年底开始,由克莱斯勒负责生产。
消息传到瑞典,博福斯当然是非常不满了,但是无可奈何,人家手里全套图纸都有你有什么办法嘛。于是经过好几轮拉锯式的谈判,最终1941年6月博福斯公司和美国军方达成了正式的生产许可协议——这大概是他们最明智的决定了,因为半年之后,日本人就在珍珠港抽了美国海军一巴掌。
随着美国加入同盟国,租借法案全面展开,合众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开动,这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博福斯机炮。但是克莱斯勒公司在这之前生产中,对这款先进的武器越来越不满意。
原版博福斯机炮为了保障精度和供弹可靠性,其部件结构极其复杂,不利于大量快速生产。对于美帝这样的工业大国这显然是不能忍的,流水线工人都得花好几个月培训,那我们还打什么仗?于是包括克莱斯勒在内的主要生产商花了不少心思来简化工艺,同时对其原本有的不便维护等问题进行改进。改进的结果是工时大大减少,部件更方便维护替换,以及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记得荷兰海军1934年的采购案吗?那次采购中荷兰方面除了三轴稳定炮架之外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求能通过统一的火控设备电传控制舰载的防空炮。这一功能当时就已经实现,然而用途并不是很大,就当时的反馈还不如手动瞄准来得高效,还让博福斯的炮架达到了7吨重。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几年间的科技进步加上先进的生产工艺,这问题已经不是大问题了;此外电控的能力借助美国海军的另外一项新技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这就是雷达火控系统。
#7
Naval Artillery System - 美制Mk 25火控雷达(战后产品)
凭借自身的高性能和先进的火控系统,以及日系军用机多半没有自封油箱于是一打就着,博福斯40mm机炮在太平洋战场上大放异彩,其战果超过了以往所有防空炮的总和,成为了美军的骄傲。
至于轴心国那边呢?
意大利有OTO和布雷达的优秀37mm防空炮,以及传奇的90mm两用炮(这玩意性能极其优异,一直到90年代科索沃战争期间还在装备);德国则是醉心于自家的88炮,海陆空三军全都用上了这玩意,再加上37mm手拉鸡和20mm小口径组成了自家的防空体系(倒是也有缴获的博福斯,不过仅限于少量使用,海军方面还给了这玩意一个正式命名4 cm Flak 28)。我们就来说说日本好了。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于1942年马来战役期间占领了大片英属东南亚殖民地。在清点战利品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了80门英制的博福斯机炮(其中24门可用,其余需要维修),于是送了回去给陆军技术本部研究,研究了一年之后发现:卧槽这玩意牛逼啊,比我们自家的九六神炮强多了!
这个剧情倒是和美帝十分类似,但是日本有一个国家特色:陆海军矛盾。
关于这个问题知道的都懂,不知道的请自己去百度,总之日本陆军和海军互相看不惯是个从明治维新开始的自古以来。这俩马鹿大本营于是各自开始于1943年立项仿制博福斯,不过这次命名倒是没有遵循一贯以来的不对付(陆军叫高射炮的东西海军都非得改叫高角炮……),而是使用了统一的名称,“五式四十粍高射機関砲”。
#8
日本陆军缴获使用的英制博福斯。没找到日制版本。
当然了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陆海军各自闭门造车、下游厂商交货因为其他新式装备而延迟、失去东南亚原料产地之后的资源缺乏、日本的特种钢材质量不合格……总之这东西一直到1945年8月美帝丢下两发蘑菇为止,陆海军的产量加起来也不超过一百门,以及盟军战后缴获了8万发炮弹,这个仿制版就此惨淡收场。
世界大战落下帷幕之后,博福斯依然在继续前进。
博福斯公司为了应对二战末期出现的喷气机,决定研发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70倍径版本以及57mm口径的大威力防空炮;随之而来的冷战期间,日本和西德之类的战败国们也纷纷用上了(主要是美帝)淘汰下来的旧版博福斯;而引领了一波小口径打飞机潮流的美国海军则因为40mm炮弹不能安装近炸引信,转而去发展了自家的祖传3寸防空炮,我们以后可能也会说说这种武器,不过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至于我们现在想看到博福斯该怎么办呢?好说。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其新馆馆藏就有一门美制的双联装博福斯,此外还有大批其他的近现代军事装备,想去看的同志们可以去看看,说不定能感受一把当年防空炮手的风采。
#9
军博馆藏的博福斯双联装机炮,凯申物流荣誉赠送。
本期的二战海军武器考就到这里,也欢迎您关注我。
顺便,请关注智库的二战海军武器集大成MOD,Naval Artillery System,附带中文,考据详尽,史实为纲,娱乐为重,在KSP中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海上战场!
https://forum.kerbalspaceprogram.com/index.php?/topic/118521-nas-naval-artillery-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