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级模块化运载舰/Expeditation Class FCSS
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
从古典时代以来,舰队作战的形式实际上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无论是冷战时代游弋于公海大洋的庞大水面舰队或是今日使用超光速技术在行星系间穿梭的轨道舰队,伴随的各类后勤船只始终是舰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远征级作为一个可靠的第三代星舰平台,以其多样化的模块选择和高度可扩展的任务能力成为了现代轨道舰队的首选。
如果横向类比传统海军,MNC防务联合体的第三代星舰在各方面更加接近于核潜艇。以坚定级驱逐舰为例,在无舰载核心辅助的情况下单纯想要开动她实际上只需要六个人。同样情况下以两班倒模式达到战备状态的乘员需求量也不过一百三十人(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不会搭载乘员)。全封闭状态下的自持时间约为80昼夜,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将这个数字延长到一年(不保证乘员生命安全)。乘员所需的生活物资,大气循环设备的耗材,都将储存在货舱中。原则上同一支行动舰队中的大型舰船如巡航管制舰等可以为较小的舰船分摊一部分货舱运载量,配备机库的战舰(如无畏II级和机敏级)也可以将一部分补给品存放在机库中。
但是请注意,在可以遇见的高烈度战斗中舰上所搭载的近防武器弹药以及拦截弹和反舰巡航导弹的消耗一样非常巨大,有限的货舱容积还需要用于装载弹药和舰载机油料。且新换装的mk12/6型垂直发射没有包括装填机械臂,因此对于长时间的部署任务一艘可靠的综合补给舰是最为可靠的后盾。由于上一代边疆级可用数量已经十分稀少,MNC也开始使用USI标准水瓶座货运船承担后勤补给任务。
与CSI货运船进行横向补给的无畏级
但是显而易见地,仅仅六个USI标准5m级标准集装箱,哪怕对于低轨战斗舰分队而言都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比不上远征级货运型超过三百标准箱的运力,其丰富的模块选择却能够让其在货运船、科研船、医疗船、客轮之间灵活切换,也可以安装机库来搭载一定数量采矿艇甚至是依靠模块组合成一条简单的生产线。这也恰恰启发了远征级的设计,不仅仅是为单一的后勤任务设计而是可以可以通过更换模块服务于更多任务。
基于自轨道向地面战略和深空指挥-控制理论的发展,MPF预置舰模块是第二个安装到远征级机架上的模块——由四组对接机构和一条结构走廊组成——最多可以搭载四艘大型登陆舰。在本年度”舰队周“跨行星演习中(在东风事件后每年的阅舰式改为年度战略演习)105舰队第一打击群的三艘预置舰在短短两小时内将91轨道突击旅的三个机械化营和一个轻装侦察营包括备份装备和补给物资在内自Duna投送到了Mir表面的前进基地。相对于MNC防务联合体的假想敌,预置舰所带来的快速部署和支持能力可以为星球表面的战斗带来更大的优势。在不久的将来,这一优势将随着远征级的量产扩大到陆军集团军。
搭载OBCT轨道突击旅的远征级预置舰型
战略运载舰则是远征级最为夸张的改型。与常规型号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增长了舰体后装载了一个媲美巡航管制舰的大型双层机库,甚至还配备了奢侈的后部航空甲板。虽然多数舰队指挥官都对这一体态臃肿的运载舰表示反感,但是尝到预置舰的甜头陆军与陆战队将领却给出了一致好评。正如前文所述,任何军事行动都需要数倍于需求量的后勤支持。而对于跨行星战斗所需要的还有不间断的空中支援,后续部队集结和进场需要一座轨道上的前沿基地。
远征级战略运载舰型相当的航空作业能力足以起降和整备MF-41攻击机或是MV-91运输机用以支援行星地面的战斗和运输,也可停靠登陆舰装载或是卸下装备。庞大的坞舱甚至可以供工程艇靠泊,从携带的货柜中取出弹药装填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或是进行战场修理和引擎更换。可以说除去舰队指挥功能远征级具有旗舰的大部分能力并可增强现役主力舰的部署效率,如果战略运载舰投入服役那么巡航管制舰就可以从前线集散/中转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停放在地面的远征级扩展型战略运载舰
作为目前为止的第三代军舰中拥有最大程度的泛用性和可扩展性的舰船,在民用太空造船业仍不发达的坎星文明圈不仅仅承担着军事行动的重任,更会进入轨道安全舰队(相当于海岸警卫队)用于边境巡逻和灾难响应。MNC防务联合体甚至已经收到了一些大型企业的订单,想要使用远征级作为大型采矿母舰和货舰(还有准备改造成豪华游轮的)。远征级的优秀设计在助力舰队远征深空同时,更将帮助整个文明在太空时代的开拓中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