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级巡航管制舰/Constellation Class SWC
SWC-81星座号在KSC上空
“舰队已经抵达。”
作为MNC防务联合体乃至整个Kerbin现役最为庞大的战斗舰船,星座级每一次投入战场或是公开的露面都十分地引人注目。在Mun表面的战斗中,星座级首舰第一次被附近轨道的民用舰船目击。虽然只是承担向地面投送部队的任务,但是巨大的半封闭飞行甲板和舰首高高扬起的主炮则在民间的军事论坛中被赋予了诸多的想象。人们不断地猜测这艘MNC的新锐主力舰的真正实力。 就舰船分类而言,星座级依旧被划分至航母的目录中。但是相较其前任单一的投送制空舰载机能力,星座级的用途不可同日而语。面对现今多样化的威胁来源以及由轨道向地面的作战方向下,星座级被设计为一种介于大型航母、两栖攻击舰与武库舰之间的主力舰。其设计指标体现为:
- 至少四个中队的舰载截击机或多用途攻击机运载量
- 不少于数个合成快反营或一个整编OBCT轨道空降旅的运载能力
- 充足的对地/反舰打击火力
星座级的主甲板分为三层,底部一层为两栖坞舱而二层作为机库和整备区。三层主甲板后部为斜角甲板和舰尾着陆坪,前部则用以布置攻击性火力。事实上这一类似传统水面舰艇中载机巡洋舰的设计在公布只出饱受争议,但是与水面舰艇不同在无重力环境中的舰载机回收由于相对速度较低通常只需要使用舰尾的短甲板的电磁阻拦装置着舰,而斜角甲板则用于舰载机弹射和偶尔的高速着舰阻拦。斜角甲板也为星座级保留了大气内操作能力,同时半封闭结构和带有气闸舱的升降机有效避免了多出口式轨道航母的机库门成为弱点。
星座级的斜角甲板
在火力方面,星座级首舰在前甲板装备了两座三联装AGSS炮塔。这些令人生畏的18寸主力舰级粒子炮与已退役的裂隙级战列舰上所使用的相同,千兆级的输出功率可以穿过稠密大气轰炸地面目标或是穿透旗舰级的装甲板。另外星座级还装备有与坚定级同规格的垂直发射模块用以发射射手/标准-16防空导弹,MNC防务联合体战舰广泛使用SSFA炮塔也被布置在舰体上下用以对抗中小型目标和来袭反舰导弹。 在近距离火力上星座级布置了数座NERF进程防御火炮,通过电磁线圈发射的可编程进炸炮弹同时拥有极高的射速和初速,在五公里范围内可有效击毁来袭导弹或是其他小型目标。同时在舰尾飞行甲板两侧还布置有SSAM炮台作为补充火力,这种金属风暴类武器已经在坚定级上通过了实战检测,在应对绕飞的战斗机或是炮艇时快速发射的上百发钨弹头可以保证舰船无忧袭扰。
星座号的FGSS主炮
星座级的舰体结构采用的依然是第三代星舰经典的斜面船体设计,内部空间被包围在数米厚的舰体结构中间。最外层安装模块化的钛-陶瓷复合装甲层,轻巧且可以在损坏后更换。这也使得星座级的空载质量控制在55万吨左右,预计全舰推重比超过0.4。星座级首舰在上层建筑安装的是与坚定级驱逐舰相同的EWAR一体化桅杆,后部桅杆的两座超光速通讯阵面赋予其强大的舰队指挥能力。 有别于其他第三代星舰的设计,星座级在主桅杆前后分别布置了舰桥和航空桥,但这并不意味着星座级将会是一艘有常驻舰员的战舰。事实上在历次冲突中与MNC新式战舰遭遇的战舰和战斗机成员都多少有察觉到一些线索:这些战舰经常做出高加速度的平移或是加减速动作来躲避攻击或是转换阵型,而其对于战场的感知和反应速度也绝非人为操控能够达到(当然更多的人愿意相信那只是先进电子系统的功劳)。人们也从未见过返港的舰船有舰员上下,甚至连维护都由港内的机械臂和自动驳船完成(事实上这些舰船几乎从不返回下水的母港)。
虽然在东风战役中星座号证明了其投放能力和战场适应性,但是MNC内部的反对声却始终不断:“我们需要的是否是一艘载机巡洋舰?目前的舰载机收放效率是否足够应对高强度的舰队战而不仅仅是非对称的支援作战?”在一片质疑中下水海试星座级的二号舰改进了首舰的不足。得益于模块化的舰体设计两座巨大的炮塔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等同于两艘坚定级驱逐舰的垂直发射模块。桅杆则换装为四面76单元的AN/OPY-6阵面,配合超过五百枚的拦截弹载弹量使其成为了真正的轨道武库舰(这点受到更大的质疑)。而底层甲板前部原本被炮座占据的空间则作为待命和弹射区域,布置有四条弹射轨道。上层甲板则作为舰载机着陆区使用。这样在大机群放飞模式下全舰可以拥有底层四条+甲板两条的投送量。回收时则可以省去减速燃料利用斜角甲板反向进行电磁阻拦,通过升降机下降到机库进行整备后继续下降到底层重新放飞。
SWC-82的正面视图
目前部署在星座号上的舰载机联队包括两个中队24架MF-41(JAST Alter的服役型号)攻击机,一个中队6架MF-37MR(JAST X7M2的改进型)电子战/侦察机,一个中队8架MV-91渡鸦式运输机以及两架额外的MV-92重载装备运输机。此外还有至少60架与MF-41通用部件的MF-107A小型轨道拦截机。 作为星座级的主要舰载机,MF-41是历史上第一型真正意义上的“全环境”攻击机(https://tieba.baidu.com/p/5135932185)。作战环境从轨道到Eve和Kerbin的稠密大气皆可穿梭自如,甚至有报道称其已完成在Jool大气内的飞行。其在东风任务中的表现也同样十分抢眼,挂载LRASM-B和cuda block3/cuda ER的MF-41无论是反舰或是近距离格斗能力都十分出色。部署到星座号上的三个中队已更换联队编号和呼号,同时得益于神经网络的建设舰载机和舰队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一架战机看到目标意味着整个舰队都将知晓目标的位置。而在轨道作战中与MF107组合使用则可以弥补气动外形上的牺牲,提升无重力环境机动性和携载火力。
501中队的MF-41
对于MF-37MR而言将其部署到星座号上更多地是作为测试手段,得益于其超前的设计和充足的改进空间,在MNC防务系统进行行星系作战改革后保有量巨大JAST X7M2/M3机群依然是空天作战的主力。部分早期X7M2型被抽调出来改造为电子战型号与新锐的MF-41一同部署,在承担SEAD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承担早期预警和远距离截击任务。 MV-91作为一种多用途运输机同时配备给舰载航空兵和轨道空降旅单位。拥有与MF-41同等的通行能力,可以运载一个班组与一辆战斗车辆。在高强度的登陆作战中两种机型会作为进攻波次的矛头快速地将兵力投放至地面清空着陆区,随之而来的才是满载重型装备的登陆舰。同时MV-91还可以在舱内携带支援用网火导弹,或是两台小型无人战车抑或是挂载空投补给筒,甚至可以携带油箱和加油设备提供空中加油或是部署自动空雷。其改型MV-92则是结合了Kerbol Rising实兵对抗演练的经验拆除了货舱,修改了主翼和引擎配置使其能够一次性挂载三辆战斗车辆或是两个标准无重力集装箱的物资,是陆战队名副其实的役马。
MV-92挂载Platform-M无人载具
除了舰载机联队外,星座级的后甲板可供一些更大型的飞行器降落。阿克里休斯式匿踪巡游舰和A-400大型货运SSTO都可以着陆并装卸物资。 在设想中星座级三层甲板的结构可以自由调整所携带登陆部队的数量和舰载机数量,使用机库携带更多运输机或是利用底层甲板携带一个额外的舰载机中队。MNC的OBCT旅与双航母打击群一同部署时,数个作为先锋的营级单位由航母的坞舱携载而其余的则会由打击群中的数艘远征级综合预制舰携载。配合打击群中的坚定级驱逐舰以及机敏级低轨战斗舰组成的一体化登陆部队将会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作战力量。
隶属105舰队的战舰